大医账号: 密 码:

首次发 SCI 要注意什么?这 13 个 Tips 分享给你

  • 发布时间:2019-01-18
  • |
  • 作者:暂无
  • 阅读次数:6

本人投的第一篇 SCI 投的是 ACS 下面的 Crystal Growth & Design,投稿期间遇到很多的问题,现在想着都觉得乱七八糟…这一切都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图片来源:123rf.com.cn



一、关于作者署名


我们实验室从师兄开始,发的 SCI 基本上都是参与者有谁就挂谁的名字,不挂关系户。这一次,我也是仿照以往的情况署上作者的名字,但是漏掉了做好前期工作、现在已经毕业读博士的师兄,以及课题的实际申请人 L 教授。


漏掉师兄,很不应该;至于 L 教授,是我事先根本没有想到的,因为 L 教授已经从我们学校调走一年多,和课题组没有太大关系,所以真的没有想到要把他加上。


因此,我在这里要提醒各位初次投稿的朋友们:投稿之前一定要把作者的署名确认好,除了要问老板的意思,自己也要思量周全。


也许你很反感增加关系户,但是你不应该漏掉每一个对文章有实际或者潜在贡献的人。投稿之前,老板并没有细看我文章中的问题,后来发现时也已经晚了。我觉得,老板也许不会给你审稿,但是关于文章的原则性问题还是能把握的,所以投稿之前还是尽量给老板看,如果最后出现像我这样的问题就郁闷了,毕竟越到后面,增加作者就越是一件敏感的事情。关于这一点的解决方法我在后面说。


此外,在我的初稿中,老板是第二作者加通讯作者。修改意见回来后,我在他心情好的时候问了下能不能把他放到后面,他同意了(后来实验室也开始沿用这个做法)。因为这样可以让周围的同学成为第二作者,而且到同学写文章的时候你也有成为第二作者的可能,尽管很多学校不会因为第二作者就算是你的文章,但是对于出国或者是找一般企业工作的人来说,多一篇第二作者的文章也不是坏事。


于是,在修改稿上把老板的名字换到最后,其他人都往前进行挪动,在 response 里面也没有提这个事情,最后一点问题也没有。


图片来源:123rf.com.cn



二、关于图片质量


很多期刊要求 600dpi 的图片质量并且为 TIF 格式。其实可以通过 PS 或者 CorelDRAW 等作图软件导出图片,只需在导出的时候选择 TIF 格式和 600dpi,再选 LZW 压缩,另外把尺寸改小一点,10000 X 10000 的改到 2000 X 2000 就够用了,否则一张图片几十兆,太大了。



三、关于 Supporting Information


Supporting Information 是 ACS 下面期刊常见的部分,一般在文章末尾处会有注明。内容一般是私下提交给审稿人的参考信息(例如详细的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等),但是不在文章里面发表的(有的是为了保密或是为了简洁)。


当时我由于经验不足,把不属于该范畴的东西传了过去。虽然审稿的时候没造成什么影响,但是编辑在回复里让我按照模版把 Supporting Information 补上。这个时候我才去了解 Supporting Information 到底是什么,才知道原来自己出了洋相。


唉,现在想想就觉得好笑,但也没有办法,只好跟编辑写信问询,申请不写 Supporting Information 并承认前期的错误。好在编辑啥也没说就同意了(实际上这些信件是助编处理的)。


图片来源:123rf.com.cn



四、关于 Table of Contents Graphic


经常看见有人问这一点,不过这个并不是 ACS 下面独有的,貌似 RSC 及其他出版集团也有这个要求。我当时也不太清楚这个东西到底是啥,后来去看了别人的文章才知道,实际上就是一张来自你文章中有代表性的图片而已(可以是示意图或者电镜,也可以将文章里面几个图合在一起编辑成新图)。


ACS 的 TOC 除了一张图以外还要有一段不超过 60 words 的说明,只需简要说明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可。TOC 在初稿的时候并不如何强调标准,但是在修改稿阶段非常重要,而且在这个阶段可以对初稿的 TOC 进行改动,不对编辑说明也可以(我就完全改了图,还改了不少单词)。



五、关于 Copyright


三、四、五这三条都是在收到审稿意见后要求一定要弄好的重点。 Copyright 任何投稿都会遇到,也经常看到有人问关于提交 copyright 的时间还有具体填写的问题,要么就是如何给编辑。


我在初稿时直接忽略了 Copyright,因为我看到有人说 Copyright 只是在接收后才有实际意义,也就是说晚点交 Copyright 并不影响我正常的审稿。因此,对于大家来说,如果没有特别要求,一般不用太早提交。


Copyright 的填写主要还是直接利用 pdf 软件,只需在「Original Signature(s)」亲笔写上和你文章作者顺序一致的作者英文名即可。另外,也许你会碰到「Print Authorized Name(s) and Title(s)」这样的文字,Title 相当于作者的身份。例如:张三是教授,李四是硕士,那么这里就用软件打上「San Zhang (Professor),Si Li (Master)」。版权填好以后扫描后传给编辑即可(我是扫描成图片然后把图片做成 PDF 传回的)。



六、关于通讯作者邮箱


在我投稿之前,我仅仅认为通讯作者邮箱就是一个邮箱而已,就是老板邮箱的代名词,没有认真对待,但是后来让我大涨了一番见识。


我在投稿之前用的是老板的 126 邮箱,在投稿 20 天后突然莫名的收到了审稿意见回复(系统上突然从第二步飞到了第五步),当时真是十分惊讶。忙问老板,老板打开邮箱一看,才发现早在 10 天以前编辑就发邮件给通讯作者邮箱说正在邀请审稿,让我耐心等待了…郁闷…害我白担心文章被砍掉。


后来由于还要给编辑问询,害怕还出这样的事情,就申请更换通讯作者邮箱,老板也没有意见,于是我在修改的时候直接把通讯作者邮箱换成了我注册的一个新邮箱。关于更换通讯作者邮箱,我犹豫了好久是否再给编辑问询信,后来想想怕把编辑惹毛就算了。所幸,编辑啥也没说,顺利通过。


因此,我建议初次投稿的,特别是自己写文章自己投的朋友们,通讯作者邮箱最好用自己的,或者帮老板申请一个新的专门对付这次投稿,这样的话,后期你就不会像我一样郁闷了,并且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会快很多。试想一下,当一封重要邮件躺老板邮箱里面,老板联系不上或者不方便转给你的话,是不是很郁闷?


图片来源:123rf.com.cn



七、关于是「大修」还是「小修」


假如「大修」接收的可能性是五五开,那么「小修」的可能性为 8 成,而「修改后重投」就是没有希望了。其实,能不能接收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好好修改,而并不是「大修」还是「小修」。这些词并不像「如朕亲临」的金牌那么神奇。另外,我们也不能忽略「修改后重投」这个情况, 其实只要改好了,重投也是很有希望的。


我见过不重视「小修」的、不按照审稿人意见修改而被拒稿的、还有被编辑打回重投的情况,但是按照审稿人意见修改好后重投,还是直接被接收了。


所以,希望刚投稿的朋友们多注意本质(怎么修改),少在乎现象(是大修还是小修)。



八、关于英语的修改


两个审稿人给我的审稿意中,英语评价都是 Fair,说「有很多的文字错误」让我修改(实际只举出 2 个)。其实,很多情况下,这是审稿人对母语非英语作者的偏见而已。


为了认真修改,我找师兄、找老板在美国的同学帮忙再改,综合两者的意见最后敲定。最后在修改稿原文中把修改过的地方全部用红笔标出,并且在 response 中逐条列举出:P1, L15 (gas) → P2, L15 (gases),以显示自己的确对文章进行认真修改。


最后,很顺利,两个审稿人都没有就文字错误提修改意见。



九、关于引用未出版的参考文献


我有篇重要文献还没有出版,但引用了,后面标的是「in press」。但是后来想想不对,参考文献只有作者的名字(而且是中国人的文章,名是简写的),没有页码卷数和标题,要别人怎么搜?


图片来源:123rf.com.cn



十、关于二审到接收的等待时间


我和大家一样,因为在论坛上看到一些帖子提到修改后当天接收或者一周接收,认为这个时间就是定理,于是很着急。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惯性思维——审稿意见一共也就 1、2个月长时间,难道二审要 1 个月以上不成?实际上是有可能的,甚至我看到的大多数情况都是超过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接收的。因为,对于有可能接收的稿件,还要考虑出版的安排以及编辑手头的工作量等诸多问题。


在这里我很感谢 Thomas2000 大哥当时给我的安慰。他和我投了同一个期刊,是 1 个月大修变小修,小修到接收整整四个月,他跟我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这平复了我焦急的心情。我甚至还趁这段时间去外地玩了半个月。



十一、关于增加作者


前面第一点提到我没有把师兄和 L 教授列为作者,修改的时候也没有增加的事情,相信有朋友也遇到过这个情况。这个时候我先直接写信和期刊的主编联系,叙述了自己的疏忽以及师兄的贡献(做了很多前期的研究,并且提供了很多理论依据),最后附上一句「不知您是否能允许我们弥补我们的疏忽」,发过去后编辑很快同意了(加为二作)。但是我还是漏掉了 L 教 授,后来在校样的时候再试这招就不管用了,编辑拒绝。


所以,希望大家在刚开始的时候把作者都确认好,省得后面一堆麻烦。就算要加也要在修改的时候加,而且要尽快联系编辑,机会只有一次。对了,申请加作者的同时一定要附上新的版权哦~



十二、关于更换插图


我是接收以后才发现期刊的彩印是免费的,于是在接收后写信给编辑更换彩色示意图,并附上了图片。编辑很快同意了,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建议大家初稿或者修改的时候要把这些问题都考虑好,不要像我一样弄得焦头烂额。



十三、关于校样


ACS 的校样非常人性化,编辑帮我修改了很多语言上的问题,然后排版,并把修改的地方做出了标示。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只需要三言两语回封信就可以了。


总结一下,其实以上也不能称之投稿的经验,大多是教训,而且是拿个人在做反面教材。希望大家不要犯和我相同的错误,能少走点弯路,能够在投稿过程中保持平和心态。


下面安利给大家一款细胞分选神器:


Fab-TACS Gravity


来自德国 IBA 的以亲和层析技术为基础,不含磁珠的细胞分选技术(Fab-TACS),可直接从全血、血沉棕黄层、小鼠脾细胞和其他单细胞组织悬液中分选出不含任何标记的目的细胞。


图片来源:IBA


Fab-TACS 重力柱内装有经 Strep-Tactin® 涂布的细胞级琼脂糖基质,仅 4 步即可选出高得率、高纯度、高存活率的目的细胞,操作便捷且无需额外购买其他分选装置。



转载自丁香园站友@阿甘_小美

题图来源:123rf.com.cn